玄幻小说网
背景:
浏览字体:[ ]
字体:
行间距:
双击滚屏:
自动翻页
收藏该章节 关闭边栏

正文 -- 第五章 山中佛

类别:转世重生 作者:付家主 书名:长宁帖 更新时间:2017-01-12 19:42:55 本章字数:3289

转眼到了放学时间,纪宁收拾好书笔,向古先生告了辞,这才离开。回到家中,纪氏正缝制衣物,听纪宁讲团水学府府长古廷远亲教授孩儿课业,大是欢喜,不禁又流下泪来,纪宁安慰道:“娘,我自会跟随古先生好好学习,争取考得功名。”

看儿子如此懂事,纪氏大慰。

转眼间半月过去了,秋意越来越浓,早晚多了几丝凉爽,可这秋日的蚊虫更显猖獗,守着从山上采来的艾草所燃出的缕缕青烟,纪宁在火光下手持一卷书埋头读着。

此书乃古廷远所赠《讲理卷》,是《夫子三章》的首卷。

“夫子云:理敬天下,天下敬理,理以为常,人皆从之。”

夫子曾经说,所谓的理是天下之理,天下之理,天下人人遵从,这种理是日常的道理,众人都会自觉遵从。

“夫子云:众人之理可信否?不然,一人之理当疑否?不然。理在正与不正,而非众寡。理之正在于合乎道,理之不正在于道之外。”

夫子说许多人所说的理是不是可信呢?不一定;一个人的理是不是就不对呢?也不一定。理的是非,与遵从这个道理的人的多少无关。理的对与不对,在于理是不是与道相合,与道相合的理是对的,反之与道不合的理是错误的。

而此处所说的道,纪宁曾与古廷远辩论过,在纪宁看来,此道应理解为法,即合法的理才是对的,反之错误。而古先生说此处之道乃天下之道,即天下人皆说的理,方为正理。然而一个道理又怎么能迎合天下众人?

人多,那么道理就多,道理多了,就很难统一,这天下之理,又用什么来评判呢?

古廷远笑笑,说:“《论理》卷中有述,天下之理,如天下之水,荣北之水与荣南之水味异,然皆为水,灌于一渠,浇于一田,装于一桶,稼草皆长,人皆可饮,此即为理。”

这便是南北之水都是水,都可以用来浇灌庄稼,让庄稼与草生长,南方的水和北方的水都可以饮用,这与许多人都遵从的道理可以称为天下之理说法是一样的。

在纪宁看来,这便是中庸之道了,你有理,我有理,何不中合,求同存异,你我皆认同的部分,便是理,你我都要遵守,这理,便是相互妥协之理了。

这《夫子三章》,颇有纪宁所知道华夏儒家孔丘孔仲尼的《论语》的味道,同样记录的是言语,同样教习于天下,所不同的是一个讲的是“礼、仁、忠、中”(此处的中即为中庸),而夫子讲的是“理”。

火渐熄,纪宁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呵欠,合上书,准备睡觉,可是山中潮湿,虽略凉却闷,躺在床上如烙饼般翻来覆去,无法入眠,只好起身,推开板门,走到院中。

明月如害羞的少女般,在薄雾下作半遮面状。蟋蟀躲在暗处鸣叫着,让这静夜多了一丝热闹。

“宁儿,怎么不睡,可别乱跑了。”纪氏隔窗喊道,经过上次纪宁跌入井中之事,纪氏是吓坏了,这不,见纪宁不在床上,透过窗缝看到院中的孩儿,大声叮嘱。

“放心吧,娘,我不会乱跑的。”纪宁应了一句,抬头望天。

华夏的月亮此时是否悬于天上呢?纪宁有些小奇怪,自己的灵魂来于华夏那个现代化的世界,意气风发,幽默招人,精气神十足,当学委,当班长,入学生会,当主席,组织兴趣小组,参加社会实践……很是活跃,可来到这个古色古香的荣朝,却变得有些好静了,而且很自然地变成了文绉绉的小穷酸,说话也变成了半白话,书上的语言也是以文言文为主,幸好自己当初从初中到大学,看过很多课外书,对汉语言有过研究,更是通读《论语》、《史记》、《资治通鉴》、《古文观止》等文,对于古人所著书中晦涩的文言略有所涉,适应起来倒是很快的。

曾经女朋友的音容笑貌,还有父母的慈爱关怀以及朋友们的往来,虽然不曾忘怀,可在脑海里却不是那么清晰了,过去的,总是要放下,就算是放不下,也得面对现实,想到奈何桥头的孟婆,纪宁摇了摇头。

有的人追求情怀,有的人要求浪漫,有的人着眼于实际,有的人放眼于未来。

纪宁就是那种怀着浪漫情怀,不服于眼前而心向未来的人。虽然入学府成了一名学生,并拜于古廷远先生门下,但这样一步步,可能会按步就班的成就一番事业,也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毕竟,未来是可以计划却不能安排的,未来多变而不可捉摸,真能否如自己所想成为学子,考取士子,成为臣子,晋至地子,纪宁不知道,他只知道,目前来说,这是自己在这个新世界走向成功的一条道路,荣朝倡文,所以文人在这样的朝代还是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的。

不知不觉中,纪宁出了家门,踱于村前路上,借着月光,感受着山中的静宓,凉风微微,如此场景,如果能和女朋友牵手漫步,也是一种浪漫吧。

谁能料到,在这个十岁的小童的脑海里却是荡漾着大人的思维。

“宁儿,宁儿!”传来纪氏着急的叫声。

纪宁高声应了一声,快步跑回了家,看来又让娘着急了,说不得要挨娘几句唠叨,可纪宁心中却满是幸福,虽然不知道自己那个便宜老爹是谁,但有这么一位对自己好的娘,也算是对刚穿越重生到这个陌生世界里的自己一个最大的安慰了。也许在纪宁心里,已经真真地把这个娇弱却是坚强的女子看作了自己的母亲。

一夜揭过,早上,纪宁已经早早到来到村外的麻树林中,一边慢慢跑步一边背诵着《夫子三章》中的《讲理卷》:

“夫子行于乡间,见小童牧牛问之:‘牛耕于田,食种于田,人得食而牛唯草,为何?’小童答:‘牛因人而耕,田因人而长食。’故牛不可耕于田,因人耳,食不可生于田,因人耳,是以牛以草为食,人牧之,然人不牧牛可食草,在于牛不自耕于田。”

此处夫子与小童的问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夫子游于列国,在民间遇一到一个放牛的小童,问道:“牛耕田,人们将粮食种到田里,待粮食收获后,人得到了粮食,可牛只能去吃草,这是为什么呢?”小童回答:“牛之所以耕田是因为人使唤着它耕田,田是人们种下了种子方长出粮食。”所以牛不会自己去耕田,而是由于人的使唤,田地也不会自己长出粮食,是因为人们播下种子。不管是人可以放牛还是不放牛,牛都以草为食,所以人得粮而牛食草主要在于牛不能自己耕田。

而此处虽然是夫子与小童因牛对话,可却是让夫子明白了为何天下百姓不但劳作于田,赋税于国,仍然要受到国家的统治。天下百姓就如牛,而统治这荣国的荣氏皇族就是牧牛的童子。

纪宁推断可能夫子曾困惑,天下人人平等,为何需要统治者,和牧牛小童的一番对话,可能让夫子找到了答案。虽然这荣朝以理服天下,但夫子之理讲得是皇族之理,由此可见夫子也会困于时代的限制,不能着眼于天下,不过在这个封建朝代,夫子有此见解,已是不凡。

想想就算自己曾经生活过的现代化社会,那讲究自由平等的华夏及其他西方国家,仍然需要领导者引导天下百姓。

“上天活佛!”

纪宁突然听到一声念号,停下了脚步,向右看去,看见一个十多岁的小和尚立于树间,双手合什。

“小师父好!”纪宁招呼一声。

小和尚轻步走至纪宁面前,轻声道:“小施主口诵夫子之理,是否能懂?”

纪宁笑笑说:“夫子之理深奥十分,小子初学末进,怎么敢说懂。”

“小施主所背诵的,小童牧牛,为荣天治民之理,不知小施主有何见解?”小和尚问道。

纪宁道:“这天下万民受治于荣天,然万民皆可辩理,可见荣天之治下万民,身感自由,乃是大福,夫子教化万民,当今荣天更曾跟着夫子学习,夫子说“有教无类”,是以万民之福和荣天一样,和夫子一样。”

小和尚摇头道:“夫子受万民敬,荣天辖治万民,又怎么能和天下百姓一样?上天活佛说,天下万物苍生,皆平等。然而夫子、荣天可曾耕于田,可曾赋税?所以夫子所讲的理乃是荣天之理,而活佛所言才是天下苍生所言。”

这就是释家与夫子的不同之处。

纪宁言道:“佛讲普渡天下,不论善恶。但是佛说六道,为善得善三道——天道、人间道、修罗道,为恶得恶三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又怎么能说众生平等?”

小和尚合什道:“上天活佛,善恶为因,六道为果,无因无果,有因有果,万因皆善,万果皆善。”

纪宁明白小和尚所讲的,上天活佛应该就是荣朝佛家的一句佛号,类似于“阿弥陀佛”,只是少了“南无”二字。不知道荣朝佛家口中的上天活佛是哪位,因为重生后根本没有接触过佛家言论文经,所以这上天活佛的来历纪宁是无从知晓的,不过能让信佛者开口宣之,更定来历不一般。

而小和尚刚才所讲的意思是善恶为因,六道为果,即佛讲因果,因为有了善恶,所以六道有了善三道和恶三道,无因无果,有因有果,讲的是如果没有恶人,就不会有恶三道,正是有了好人,所以才有善三道,如果众人都做好事,一心向善,那么恶三道就无从谈起,轮回中也就会只有善三道。

(快捷键:←)上一页   回书目(快捷键: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看过《长宁帖》的人还看过

关于玄幻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反馈留言 

Copyright 2008 xhx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玄幻小说网 做最优秀的玄幻小说小说阅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