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网
背景:
浏览字体:[ ]
字体:
行间距:
双击滚屏:
自动翻页
收藏该章节 关闭边栏

第一卷 神秘书信 -- 第十二章 白尘

类别:东方玄幻 作者:玄客 书名:乱世诀 更新时间:2014-03-20 07:30:00 本章字数:3503

来者之一的老道身穿玄色道袍,腰系丝绦,挽手一拂尘,相貌奇古清遽,巍巍然若渊若岳,正是三清观掌教真人白尘道长。

说起道观,就不得不提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

原来,封神大战后,太上老君看到雷音寺的香烟甚是火旺,竟也下凡在现在的乾坤山开了三清观.

三清观是为了纪念他们三个同门师兄弟,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

元始天尊是“三清”第一大神,老君在他后来的经书上说他住在玉清仙境,生在宇宙形成之前,还说他在天地初始时,以秘道传授于诸仙,用来开劫度人。

灵宝天尊是道教第二大神,主管着混沌初开,阴阳分明。据说住在清仙境。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则说他住在最高三天界的第三层太清仙境。

太上老君灵智比天,睿智闲散,把自己修行所得总结在一部经书当中,即道家的创世本经--<太平经>.

太上老君在<太平经>中,把道的含意讲解得淋漓尽致.

例如,他认为道是过程。这是道的第一层含义。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而且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实体,而是一个过程。道的过程性表现为道生万物的过程,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在这一过程中,道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它的运动周期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它逐渐的离开,离开得越来越远,远到一定程度又返回来。万物又复归于道。道的过程性是由只能用混沌理论说明的各种关系构成的,因此,道也是关系。

道是本原。这是道的第二层含义。道是天地万物之母,无和有都来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称。这是最为玄妙和深奥的。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作为本原,是浑然一体的东西。

老君还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就是说,道是天下万物的本原,这里“始”、“母”、“根”、“门”等等都含有本原的意思,但是,它们有层次的区别。作为本原,它具有唯一性,它无前无后,无上无下,“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它象是在天帝的前边,然而在它之前却没有什么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没有天地之前,它就存在了。作为本原,它是物质的东西,“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道是规律。这是道的第三层含义。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老君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万物从道起源,又回归于道,“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复命曰常”,返回本性是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作为规律的道,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之不得的。所谓“夷、希、微”,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但是一切都受到它的支配和制约。道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不能违反的。

只有遵循道的规律,坚持“无为”的原则,才能把事情办好。否则,“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违背了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下场是极其可悲的。

道是法则。这是道的第四层含义。老君把道视为必须遵循的法则,他说,“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他要求人们要坚持,遵循道的法则。

又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要遵循古代的法则,驾驭现实的实有,以认识历史的规律,这就是遵循道的法则的具体表现。废弃了这一原则,有了仁义,“大道废,有仁义”老子主张“唯道是从”,“贵食母”,即是要坚持道的法则,按道的法则做事。

道也是观察事物的永恒法则。“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就是说老子自己就是用道的法则观察万事万物的,给人们作出了榜样。老子认为,人们对道的法则的态度是有区别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等人能够坚持道的原则,而且身体力行。至于其他人,肯定是相形见绌了。“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坚持道的原则的人,才能把自己有余的奉献给社会。

是否按道的原则办事,结果是不一样的。“天下有道,却走马亦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坚持道的原则,天下和平安定,放弃道的原则,则会陷于兵荒马乱之中。按道的法则去作,道会成全你的,“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最后,道的原则是最高原则,而且有很高的价值,“天之道,利而不害”。

与佛不同之处在于,道家注重自己与宇宙,天地之间存在的各种规则相适应,相匹配,通过修行,运用外界天然的灵气,来不断使得自己身体去浊留清,直至羽化成仙,终成大果.

有如此仙师作为道家开山祖师,香火自然无与伦比.到得三清观第五代掌门-玄清道长时,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道家本经<太平经>的精义不断萃炼,终于在玄清成仙之前,世上多了另外二部道家奇经,一部是<道德经>,一部是<太玄经>.

据传,<道德经>是老君后来所著。《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则把它演变为"洪元"、"浑元"和"太初"表示三个不同的世纪,认为"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是一切的开始,有了"道",才有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构成天地,阴阳从而产生万物,这三个世纪是"道"的演化。再把"道"人格化,化为神,称为"玉清"、"上清"、"太清"三神,也可以理解为他们是"道"的三个化身.

<道德经>正是一部无上的内功心法,道家修行的层次显而易见,"玉清"、"上清"、"太清"三大层次.

而<太玄经>则是一部武功秘籍.里面的武功强调自然,和谐,孕育天地之灵气化为自身之修为,融合<道德经>,方成就绝世神功.

三清观坐落在乾坤山峰顶上,老君下凡后用法力把山顶削平,整个三清观直接嵌在乾坤山上,竟天衣无缝,除了修筑道观的墙体颜色与山石有异外,匝一看,仿是乾坤山自行长出来的一样,让人啧啧称奇。

三清观供奉的是三尊神像,中间是太上老君,左边是元始天尊,右边是通天教主。三座神像也是金身。只见来自上古的道家大仙们各拿法器。太上老君手中一把拂尘,元始天尊手捧一根通体碧绿的玉如意,通天教主也是一把拂尘。

同是拂尘,老君手上的却大不相同。通天教主手中的拂尘是一把普通拂尘,年月日久,仿是有些灰尘。而老君手中的拂尘却熠熠闪光,仙气逼人。据传是当初老君开创三清观时,时逢天下神魔混存,老君恐妖孽上观作祟,后世弟子无法驱赶,乃把自己的拂尘留在了三清观。

这把拂尘就叫“太上拂尘”。太上老君特别嗜好炼丹,在他早年时候,西昆仑山的西王母送他一只昆仑玉蚕,上天入地仅有一对,西王母送的乃是公蚕,此蚕体长2尺,粗约一人拳头,通体透明,处了时隐时没的鲜红色经络外,一般不注意还真看不到。据说此蚕乃上古仙物,远在盘古开天辟地时即存在世上,自我道行不下万年,但心情温顺,从不越界扰是生非。后西王母路过某地,见此蚕生得灵秀无比,心喜异常,就收入门下。

此蚕逢3650年方才吐丝一次,丝质极为柔韧,西王母已经叫各路神仙真人试过,均不能折断其丝。让人发愁的是此丝就是一根,长达万里,若干神仙竟束手无策,眼见如此宝贵蚕丝居然不能利用,真急煞西王母。后,老君得知此事,突发奇想,用焚天炉炼制仙丹给公蚕服下,经有3650年后,公蚕却不再吐丝,这可急坏了老君。后老君又反复验证其丹方,不停采集各种天地灵物,终于又隔3650年,公蚕吐出了可以使用的节节丝。老君大喜之下,向师弟元始天尊求得天尊栽种的千年人参树,(原来五行之物,无非金木水火土,其中至纯者,莫过于定海神针铁,先天人参木,三千弱水深,太阳金乌火,补天五色壤。)制成拂尘的拂柄,然后用天蚕丝绸扎成一个拂尘。

老君初得拂尘时,小试牛刀,一拂尘下去,卷起万里风尘,山崩地裂,海啸地震,竟把天庭震得微晃,面对玉帝不解的神色,老君却暗自窃喜。

………….

山间的岁月总是让人觉得闲散,前来参道求仙的人络绎不绝,老君三个师兄第在乾坤山上大受香火自不比提,只不过,一眨眼,呼呼又过去了数百年…

到得白尘这代,已经是第12代了。

道派人物:主持白尘道长

白坤道长白堤道长白均道长

白尘弟子:清风道长清月道长

白坤弟子:清羽道长

白堤弟子:无

白均道长:清水道长清渺道长清宇道长清雪道长

3代弟子:若虚道人若函道人若琢道人若谷道人

(快捷键:←)上一页   回书目(快捷键: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看过《乱世诀》的人还看过

关于玄幻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反馈留言 

Copyright 2008 xhx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玄幻小说网 做最优秀的玄幻小说小说阅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