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网
背景:
浏览字体:[ ]
字体:
行间距:
双击滚屏:
自动翻页
收藏该章节 关闭边栏

正文 -- 第十六章、澶州之盟

类别:东方玄幻 作者:帅哥哥 书名:这不争气的大宋王朝 更新时间:2014-03-20 16:06:13 本章字数:3727

说起“澶州之盟”,历史学家对这个盟约的评价褒贬相差较大,在有的人看来澶州之盟的签订是宋朝处理对外关系中处理得最成功的案例(为什么这么讲我会在下一章节中解释),当然也不乏有许多人把“澶州之盟”看成是清朝丧权辱国的条约,因为从民族优越感的角度来说这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中原王朝的斗志。对我来说,这“澶州之盟”签订与否和我没关系,不过对当时两国的老百姓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对两国的钱袋子来说也是个好事。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萧太后带着她儿子辽圣宗又率辽军大举南侵。在这里我们再稍微说一下萧太后这个女人,萧太后这人,我对她的评价应该说还是比较高的,她将北方少数民族的“粗犷、野性、韧性、纯粹”的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数次南侵都以失败而告终,不过这并没有打击她南侵的决心,她还是以非常积极乐观的精神积极投入到了新的战争中,在这点上我们当时宋朝的皇帝确实无法与这个女人相比,一个当皇帝的大老爷们斗志竟然没有一个女人强,这确实有失我大国风范。当时辽圣宗已经34岁,而萧太后本人也已经52岁了,我十分钦佩这个女人能在这个高龄仍然对他儿子有这么强的控制力,更为重要的是她死后她儿子也挺尊重这老妈,没有对她进行死后算账,这点真的十分不容易。而萧太后作为一个女人,在这个年纪仍然以无限的活力参与到政事处理中的魄力更是让我称奇。这也难怪她能生出一个以“圣”为庙号的儿子。对于萧太后这个人,我愿意用十二个字来形容她“贤德有方、教化有道、持国有功”,她是我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女性之一。

宋廷听说这对母子的造访当时吓得不行,当时朝中除了一些胆子比较大一些的人外,其他的基本上是惶惶不可终日,宋真宗本人也是这样。当时宋朝的宰相是寇准,寇准这个人我在后面的章节中会重点说一说他,在这里我简单地说一句话:“这哥们很喜欢打仗,而且喜欢打得带劲的那种仗”。他一听说辽朝有大军压境,不慌不忙,在宋真宗问他如何迎敌的时候,他就劝说宋真宗亲征,宋真宗支支吾吾总算是勉强答应了下来。

不过这个时候宋朝内部又出了两个想误事的主,这两个不争气的主名字叫王钦若和陈尧叟。这两位爷劝说宋真宗要避敌锋芒,先到别的地方去玩一下再说。在这里我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每次大战在即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臣子来劝说皇帝先逃跑。分析透这个问题后我们可以应用到许多地方,比如后世的秦桧同学为什么会老是劝当时的皇帝息战呢?为什么明朝的崇祯皇帝想南逃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大臣又不肯同意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里王若钦和陈尧叟两位老兄的思维逻辑。战争是对国家资源的无限消耗,是对民力的巨大的浪费,但同时也是一些人成就自己功业的手段,对武将而言更是如此,只有在动乱年代,武人的地位才能得到提高。与此同时,那些支持战争的人也会因为战争的发生而获得好处。世界上没有无源的因,更没有无因的果,当人们为了某一件事情争论不休的时候,争论的背后就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对寇准而言,他在宋朝以“刚、直”出名,在战争发生的时候,他要是不支持战争,那他安身立命的资本就没有了。或者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的性格铸就了他肯定是个好战的人。而王若钦和陈尧叟两位的立场则刚好相反,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自己跟在寇准的屁股后面,那他们只有吃屎的份,要想和寇准争东西吃唯一的办法就是站到他对面,和他唱反调,这样你才有资本和他去争吃的。他们不甘于只做一个跟随者,而更愿意做一个主导者,去主导皇帝的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两个人虽然都劝皇帝逃,不过王钦若劝皇帝逃到自己老家金陵,而陈尧叟则劝皇帝逃到自己的老本窝成都)。一切的一切都是利益在作祟,所以在朝为官的大臣中很少有真正为皇帝思考的人,更多的还是为自己考虑。

寇准知道这两个人的行为后立即大声斥责这二位爷,再次劝说皇帝,坚定了皇帝御驾亲征的信心。寇准说的话非常动听“如果陛下你亲征,辽军肯定会逃,即使陛下你不亲征,想我大宋泱泱大国,数十万禁军又怎么会沦落到保护不了一个皇帝的地步?”寇准把话说到这份上,宋真宗要再说想逃都说不过去了。

宋辽在这段时间的战争应该是双方各有胜负,辽军死伤无算,同时也攻克了一些城池,而宋朝方面虽然丢失了一些城池,但总体上实力没有损失,主要据点把守得还是比较不错的。萧太后看了看打赢的可能比较小,自己心里也比较窝火。这时候他身边的王继忠同学光荣出列,这哥们就是我们上一章提到过的宋朝以为他死了,实际上却为辽朝卖命的那位爷。这位爷也像我一样摸透了萧太后并不是为了宋朝的城池而来的想法,就出了一个“和谈”的计策,此计正中萧太后下怀。于是萧太后立刻修书一封告诉宋朝要求互派使臣和谈。宋廷内部对这份国书的真假展开了激烈大讨论,不过宋真宗不是那种昏聩之君,他看过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应该是真的才对,不过现在还不是和谈的时候,不能互派使臣”。

辽朝方面在修书的同时仍不忘继续深入敌后根据地,引起了当时宋真宗一些近臣的恐慌,他们又纷纷劝说皇帝南逃。这时候皇帝又把寇准给叫了进来商量计策。不过这次寇准没有和皇帝讲道理,他直接走出御帐外,找到皇帝的贴身侍卫、殿前都指挥使高琼,高琼原本武将出身,打起仗来自然不能打退堂鼓,立即进帐劝皇帝坚定御驾亲征的念头,皇帝无奈,问计于另一个贴身侍卫王应昌,王应昌说到底也只过是个武夫,自然也支持战争,这样皇帝才坚定了自己亲赴澶州的念头。

而另一方面,澶州守将也乘机射死了辽朝统帅萧达兰(这名字是音译,许多地方翻译不太一样),这一箭射得实在是太是时候了,辽军士气立马大落,而此刻宋真宗一行又刚抵达澶州附近,听说这个消息当时差点没乐得背过气去。宋真宗本想在澶州的南城安营扎寨,不过寇准又力劝皇帝一定要过河到北城去,认为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鼓舞士气的作用,高琼这时候也凑起了热闹,用鞭子抽那些扛御撵的兵勇让他们一定要把皇帝抬过河,事做到到这个份上,宋真宗也不好再装矜持了,只能在半推半就中过河到了澶州北城。

这皇帝一到北城,澶州守军中有几个眼尖的小卒子立马就看出来是自己的皇帝来了,城中军士顿时欢呼雀跃,欢喜得不行。萧太后听说宋真宗亲临澶州,想来一个下马威,派出了数千精兵到城下叫嚣,宋真宗这回没有认怂,他下令大开城门,主动迎敌,这一战真的可以说是百年难得一遇,此后数百年间,赵宋的皇帝们没有一个敢这样做。首战告捷,皇帝就下城楼歇着去了。

随后,宋廷派曹利用去辽朝御营进行谈判。曹利用抵达辽营后,第一次亲眼看到了辽廷最高权力机关内部的结构。萧太后和韩德让二位情人坐在一起,皇帝和大臣们打成一片,这倒让曹利用大开了眼界。觐见过辽主之后曹利用带着辽使韩杞回去见宋真宗,宋真宗本人心情不错,很大方地赏了韩杞一堆东西。于是曹利用和韩杞赴辽营谈判。

曹利用临行前,皇帝向他传达了最高指示:土地问题事关国体,绝无商量余地,不可放寸土,至于钱粮之类的以百万为限。随后寇准又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这件事是让我佩服他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把曹利用私下里叫到身边对他说了一句话“皇帝说是让你把这钱控制在百万以内,老子和你说白了,要是谈判的时候数目超过了三十万,你回来老子就砍了你脑袋。”我一直非常钦佩寇准这样做的勇气。其实他完全可以不这样做,因为他这样做与否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却有可能落一个“妄干主政”的罪名,这种真正为皇帝考虑的官员实在是太少。

曹利用在聆听完寇准的指示后正式出发。在辽营中,曹利用充分发挥了外交工作者灵活、变通、机警、坚持的原则,将谈判的代价压到了最低,大致的场景在这里我给大家模拟一下:

萧太后说:“当年后周世宗柴荣抢了我们十个县的地盘,今天我们正为这个而来,你一定要还给我们!”

曹利用说:“我是大宋朝的官员,不知道周朝发生过什么。即使今天我们只谈岁贡问题,我都不知道我家的皇帝是个啥态度,现在你这种要勒索地盘的说法,我回去都不敢和他老人家说。”

萧太后还没来得及说话,她身边的高开始突然开始说话:“我们大辽今天就是为了地皮而来,钱粮我们不稀罕,你要不还地皮,我们回去都没脸见江东父老!”

曹利用回应到:“你不稀罕?如果你们坚持既要钱又要地,那我们尽可以不谈,我们这样打来打去,对谁都没好处,更何况貌似我们现在更占优吧?”

这样,宋辽两方基本上确定了这次和谈的基本准则,剩下的问题就是钱的多少问题了。最后,双方经过讨价还价,确定了“十万两银、二十万年娟”的岁贡数额。同时规定辽朝向宋朝称弟弟,叫宋真宗哥哥,宋真宗叫萧太后婶婶。这样一看,我们宋朝方面确实可以接受这个结果,反正是做大的,送点钱给人家也无所谓。

曹利用回到宋营后,宋真宗在吃饭,就让身边的太监去问曹利用谈判的数目,曹利用故弄玄虚说这么要紧的事要当面和皇帝说,皇帝就不开心了让太监只要问一个大概的数目就可以,曹利用还不肯说,太监最好没办法只能跪下来求他,他才伸出三个手指头,太监回去后照做,宋真宗当时还以为是三百万两,就觉得有些多了,不过也只能接受了。吃完饭后,在接见曹利用时问他具体是多少,曹利用告诉真宗才三十万两,当时就把皇帝给乐疯了,立刻就对曹利用大行封赏。

至此,宋辽和谈成功,签下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澶州之盟”。签订这个合约后,宋辽双方再无战事,一直要到北宋末年宋徽宗手上的时候,宋朝才撕毁合约,伙同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老兄一起攻打辽朝。

(快捷键:←)上一页   回书目(快捷键: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关于玄幻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反馈留言 

Copyright 2008 xhx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玄幻小说网 做最优秀的玄幻小说小说阅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