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网
背景:
浏览字体:[ ]
字体:
行间距:
双击滚屏:
自动翻页
收藏该章节 关闭边栏

第一卷 婺姬八咏 -- 第二章 杨柳之盟

类别:悬疑探险 作者:茶弦 书名:尘迹殊踪 更新时间:2012-05-31 11:02:13 本章字数:6411

当听到“茗香幻珑”四个字,我和苏甜竟同时惊呼起来。

柳眉吓了一跳,以为我们知道些什么,忙问我们怎么了。我和苏甜都摇摇头,表示只是觉得茗香幻珑这几个字听上去很厉害,并不知道其内情。

我心想,这物件还真不一般。见苏甜也是一脸的吃惊,估计她表姐之前也未对她提起过。

柳眉接着说,“这两块玉本是一体,后来一分为二。玉面上的气孔,虽看上去杂乱无章,但实则玄机内含。”

柳眉让苏甜回房找了把户外手电,然后把大厅里的灯光调暗。只见她站到一面空墙边,把两块玉叠在一起。然后用手电对准了两块玉,拧下了开关。

一道强光射出,玉的影子便被投打在了白墙上。

由于手电光源距离玉坠极近,白墙上的影子被投的很大,差不多有个一米见方。

我向那影子看去,咦?影子里竟然好像有字!

我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了一下,果然是字!

看着那几个字,我不觉念出声来,“杨柳结盟,天鉴地证。同甘共苦,万代相依。”

原来,那两块玉上的气孔,可以透光。制作者用极精湛的微雕手艺,刻字其上。再用“小孔成像”原理,以光照放大,便可清楚地看到隐藏在里面的字。我一脸的茫然,回头看着柳眉。

“你连杨柳之盟都不知道?”柳眉问道。

我有点蒙了,连连摇头。

柳眉又叹了口气,让苏甜去沏了壶铁观音。

不一会,茶泡好了,于是三人落座。

柳眉呷口茶水,便轻启朱唇,娓娓道出一段陈年旧事……

柳眉是浙江婺州人,很小的时候,双亲在一次意外中丧生,家里只有一个爷爷。柳家是江浙一带有名的富户,做的是古玩生意,在业内可谓是龙头。

柳家的生意是世代相传,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渊源。

清代咸丰年间,柳家祖上出了个大朝奉,在京城一家高档当铺供职,因有对古董有着极深的研究与造诣,这个柳大朝奉名满京师。

过去的当铺,面对的是各色人群,难免会有人来典当假货。为了避免“走眼”,收了“西贝货”,各家当铺都设有朝奉、掌柜等职务。这些人的作用就是鉴别物品的真假,做出估价,相当于现代的鉴定师。而大朝奉就是当铺里的首席鉴定师。

如果是大件的古董进铺,一般的伙计是不敢看的。这时候便由大朝奉出马,通过层层鉴定,方能确定下典当物品的价值。

由于柳家先祖有如此眼力,后辈人也耳濡目染,开始浸淫古玩。于是,由那大朝奉掌眼出资,家里的子侄辈们便在老家婺州,开了家“赏古斋”,也做起了古董生意。后来家势越做越大,柳家也慢慢成了浙中巨贾。

柳眉的祖父叫柳临川。赏古斋传至他手中,已是民国初期。近代中国,列强外寇纷争,军阀土豪割据。九州遍地,刀兵四起,狼烟滚滚。百姓如置身水火,倍尝倒悬。

国难之时,百姓度日尚难,哪还有闲钱去玩古董?因此赏古斋的买卖日益破败。柳临川无法,只得将家事安排妥当,谴散了伙计,辞别了妻母,只身一人远涉他乡,另谋出路。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在那个马乱兵荒的年代,各股势力只顾着抢钱粮抢女人,土里的一些冥器根本不会顾及。那个时候,连死个人都是寻常小事,更不会有人去管盗墓这点事。

一时间,各地盗墓贼蜂起,将无数前代王候贵族的陵墓,洗劫了一空。不少珍贵的冥器,也随之流入民间。

柳临川正是看上这点,想趁此动荡,收点真东西。等世道太平后,以此为根基,重复祖业。

其时,日寇侵华已有数年。苏、浙等物产丰富之地,早有日寇与国军不断地拉锯攻占。

柳临川于苏浙各地,流连往返数次,皆无功而返。倒不说这些地方没有好的物件,只是因为战局过于严峻,就算收到了真东西,也无法带出封锁线。

柳临川无奈,决定渡江北上,直入山东寻宝。

自古齐鲁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文人骚客比比皆是。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美誉。历代名人辈出,不胜枚举。又因是“孔孟之乡”,学者大儒自然也少不了。

这些名人都业已作古,既然作古就少不得入葬。因此,山东地面上,古时名人的墓寝多如繁星。只鲁西南一地,有封有树的先秦墓葬,就有一二百之多。

柳临川自然不会放过这绝佳的时会,在山东四处“铲地皮”、“捡漏”,打算收点好东西。

(古玩行里,大多都有一套“切口”,不是行内人,鲜能明其就里。所谓“铲地皮”,就是说自已不开店,专跑农村山野收货。拿到东西后再转手,以谋取高价。也有人称盗墓为“铲地皮”;“捡漏”就是以极低的价钱,收到了很值钱的东西。当然,也存在着古董商与农民合伙串通,以假货作伪的现象。这便是“埋地雷”。在印象里,山民是多忠厚老实的形象。所以一些新入行的人,以为他们所卖的物件不会有假,往往不加设防,到手后才发觉是赝品。不少新手很容易中这种圈套。所以说,古玩这一行业,需要极精准的眼力和极老道的经验。稍稍马虎大意,便可能走眼,赔个家底朝天。)

这天傍晚,柳临川因贪赶了几里路,错过了宿头。看看天色将晚,四下也无村舍旅肆。

柳临川又累又饿,不知如何是好。又走了一阵,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座破败的狐仙庙。于是,柳临川便打算在这野庙里凑合睡一晚。

刚踏进庙门,脚底下便被绊了一跤。柳临川吓了一跳,忙取出火镰火种,打亮一照,脚下竟躺着一个浑身是血的大汉!

柳临川一惊,差点把手里的亮子扔在地下。过了半天工夫,他才反应过来。柳临川大着胆子,凑近了一瞧。

这汉子身中数枪,面色铁青,侧卧在血泊里也不知死活,手上还紧紧攥着一把长刀。

柳临川伸手试了试鼻下,这汉子还有气!柳临川赶紧解下包袱,取出一个酒葫芦,给那人灌了几口。这葫芦里泡的是药酒,柳临川为了以防万一,才一直备药酒在身边。

几口药酒下肚,那汉子猛地咳嗽起来。柳临川见有效,忙把剩下的酒洒在那人枪伤处,用以消毒。

接着柳临川从包袱里取了件衣服,撕成条状,给那人简单地包扎了一下。

忙完这些,那汉子又昏昏沉沉的睡去。柳临川听那汉子呼吸变得平稳起来,也稍稍放了心。于是他捡了点枯枝,生了堆火,自己胡乱啃了几口干粮后,便守着那人,迷迷糊糊地坐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那人醒了。柳临川赶忙又喂了几口水食……

经过几天的悉心照料,那人渐渐地康复起来。

交谈之中,柳临川这才得知,这汉子名叫杨东楼。别看年纪不大,身份可不得了,是那山东青州八百里地面上的响马头子!绿林道上,他坐头把交椅。

杨东楼本是潍县人,自幼父母双亡,到处流浪。后来,被青州云门山宝禅寺里大和尚所收养。那大和尚俗姓王,一身的好武艺。之前是江湖人士,因酒醉与人争执,失手打死了人,惹下官司,才跑到云门山上做了和尚。

这宝禅寺本身就是一荒寺。大和尚一不礼佛,二不诵经,倒也没有人去管。大和尚口寡时,便下山打酒上山打猎,也落得个逍遥自在。

自从收养了杨东楼,也算是有了个伴。大和尚无聊时,会传授杨东楼一招半式。自已一边吃酒吃肉,一边看他演武。

杨东楼天份极好,一点就通。并且他也吃苦,肯日夜钻修武道。没过多久,杨东楼的武艺突飞猛进。十几年下来,也成就了一身横练的功夫。

后来,大和尚暴病身亡,杨东楼大哭了一场,挥泪掩埋了大和尚。

宝禅寺里只剩下他一人,清冷无比。于是,杨东楼收拾了行李,打算下山。

下山之后,杨东楼方知日寇铁蹄已踏践中原。听闻鬼子四处烧杀,无恶不作,杨东楼一腔怒火,早已按捺不住。

路途之中,竟碰见三个鬼子强暴妇人,杨东楼顿时大怒。以一人之力横扫三倭,三拳两脚,便打得鬼子命丧黄泉。

解救下妇人后,杨东楼心想,“如此乱世,也不知何处安身,倒不如去投军杀鬼子,报国效忠。凭着自已一身功夫,或许能搏个出身。”

于是,他将妇人送回家中,自己又踏上征程。杨东楼四处打听消息,后来听说鲁南有打鬼子的队伍驻扎,杨东楼便奔之而去。

这支队伍正是国民党第五十九军,军长是张自忠上将。杨东楼带艺投军,很快就被编入了前锋营。几场硬仗打下来,杨东楼的锋芒也渐渐显露。

自从在战场上接触了枪,杨东楼就开始拼命研究。没多久,枪法就练得出神入化。

无论是远距狙击还是近身肉搏,杨东楼都是信手拈来。凭着这身手,杨东楼立下了不少战功。

一次激战中,张自忠亲于前线督战。在望远镜里看到了杨东楼杀敌的身影,张自忠大呼神勇,对杨东楼赞不绝口。

战后,张自忠亲自接见了杨东楼,为他军中置酒庆功。酒席上,张自忠豪情大发,命杨东楼就地试枪演武。

杨东楼见状,便抖擞精神,使出了浑身解数。试枪时,于百步之外,环环命中靶心;演武时,将一把大刀,舞动地虎虎生风。张自忠大喜,极赞其刀马娴熟,于是,当着各级军官的面,破格提拔杨东楼为先锋营三营营长。并解下配枪配刀赠予杨东楼,以彰其神勇。

枪是德国1932年新式的毛瑟手枪,也叫“盒子炮”。枪身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150码。此种手枪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是当时中国高级军官最好的配枪。

刀为东洋武士刀,是台儿庄大捷时,为“坂垣师团”倭首坂垣征四郎仓皇中丢弃,后为张部下得之献于张自忠。此刀锋利异常,寒光夺目。刀身刀柄皆有铭文。刀身上是“和泉守藤原兼定”,刀柄上是“临兵斗者皆阵烈在前”。

张自忠觉得此刀必非凡品,托人找了一精通倭国历史的专家掌眼,竟然是日本名刀“和泉守兼定”!是著名刀师之定所作。这“和泉守兼定”相传为幕府末期新撰组剑士土方岁三所持,却不知何故流入坂垣征四郎手中。

杨东楼得此两件利器,更是如虎添翼,杀得鬼子魂飞胆丧。此后,军中都敬称杨东楼为“倭刀神枪”。

后来,枣宜会战时,张自忠亲率部队与敌寇决战。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与敌寇拼死搏杀,最后部队被鬼子重重围住,张自忠也是力战不退。竟导致后来身中七弹,壮烈殉国。遗体却被鬼子所获。

杨东楼闻听张自忠阵亡,放声大恸,发誓一定要夺回张将军的遗体。当夜就在营中置酒祭奠,点起死士八百,直冲敌营。杨东楼赤膊鏖兵,顶着炮弹猛冲,几进几出后,终于夺回了张自忠的遗骸。

后来,张自忠的灵柩运到重庆,国军要员为其举行隆重葬礼,下葬于重庆北碚雨台山。

那时候,国民党已是强弩之末。打鬼子不行,劳民内乱之事却一直不断。

杨东楼见国势如此,也便心灰意冷。于是纠起了残部,赶回青州,占了云门山,当起响马。

凭着自己一身武艺和手下一百多条快枪,杨东楼的寨子纵横青州,无人可挡。

杨东楼是苦出身,所以严禁手下骚扰百姓。如要“借粮”,便去抢州城富户或是驻守的日本人,倒也暂保了一方的安宁。

国仇家恨,杨东楼对鬼子自然极度愤恨,对投降鬼子的汉奸,更是深恶痛绝。如若捉到这号人,往往就在寨中,将他们点了“天灯”。

杨东楼对“点天灯”进行了改良,不再是以前那种用麻布包人,浸上油去烧。而是在人天灵盖上开一小洞,把油倒灌人体内,放上灯芯,把活人直接做成蜡烛。

这一酷刑极其惨烈,往往才上刑没多久,犯人就熬不住疼,咬舌自尽。杨东楼却不觉的残忍,他认为这是鬼子、汉奸之流应得的惩罚。

杨东楼和一拨手下,没事就吃肉喝酒,吃饱喝足了,就下山骚扰日本人。弄的鬼子是又恨又怕。

后来,鬼子花重金买通了廖二,这廖二是杨东楼的故交。鬼子打算让廖二把杨东楼骗到城里喝酒,再加以杀害。

杨东楼对廖二没设防,又仗着艺高胆大,想也没想,就带了两个手下进了城。

酒席上,廖二趁杨东楼不备,借故逃走。紧接着鬼子突然发难,一队荷枪实弹的日本兵把酒楼上下,围了个水泄不通。

还好当时杨东楼没醉,见状不妙,马上就扣枪舞刀,奋力拼杀。经过一番浴血,杨东楼杀出一条血路,两个手下却死在当场。

杨东楼只身一人,逃出城来。饶是逃得生路,也是身中数枪。去云门山的路上肯定有追兵,自是不能走。杨东楼于是朝反方向逃奔。打算先养好伤,再回寨子点齐人马,杀回城中报仇。

一直挨到天黑,杨东楼迷迷糊糊,也不知走到了哪里。只看着前方影影绰绰的有个破庙,便打算先去庙里安身。

谁知刚推开庙门,身上枪伤便发作起来,杨东楼只觉两眼一黑,便晕到在地上……

待杨东楼诉说了身份后,柳临川也把自已的事如实相告。

柳临川深佩杨之英雄大义,杨东楼也敬重柳之渊博学识,二人越聊越投机。于是,便歃血为盟,拜了兄弟。

柳临川隔天就去城里一趟,给杨东楼去配枪伤药。回来的时候,还会买些酒肉,供兄弟二人吃喝。

过了半个多月,杨东楼已经痊愈了。柳临川见杨东楼伤势已好,便打算辞去。杨东楼却说什么也不肯,非得拉着柳临川上云门山。

杨东楼倒没有强拉柳临川入伙的意思。他之所以坚持让柳临川上山,是想动用自已手底下的一帮响马,挖几处古墓,弄点金银财宝,来报答柳临川的救命之恩。顺便也可以用挖出的宝贝,充充山寨的家底。

杨东楼也没瞒着,把这层意思告诉了柳临川。

柳临川想,自已所带的盘缠,本身也不多。经过这段时间的花费开销,身上的钱,十成里已去了八成。连回乡的路费都不够,更不用说再去收古董。

于是便答应了,同杨东楼一起回了云门山。

二人一到云门山,山中的响马兄弟便激动地热泪盈眶。

自打杨东楼失踪后,寨中响马天天都下山找寻,但皆无结果。整个寨中没了挑头人,自然乱成了一团。正当响马们坐立不安时,杨东楼的突然了,这无疑成了他们的定心丸。

杨东楼安排手下杀牛宰羊,设酒庆贺。酒席上,杨东楼把事情诉说了一通,又把柳临川介绍给大伙认识。响马们都很感激柳临川救了他们的首领,纷纷敬酒。不少人对廖二深恶痛绝,磨刀霍霍地当时就要下山,打算活剐了廖二。

杨东楼赶紧喝住,对手下说廖二的仇,肯定要报,但却不急这一时半会。

当务之急是要找找附近有什么大墓,掘出点金珠宝器,变卖成大洋。再从外国人手中,购批得力的军火,壮大山寨力量。此举也可为柳临川挖点真东西,让其重复祖业,报其救命之恩。

众手下听闻,纷纷称赞杨东楼有见地。这时,一名响马上得前来,说自己知道一座大墓。

杨东楼一看,是刘大麻子。于是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这刘大麻谈起,他是山东东阿县人。在他老家村里,距黄河不远的地方有座鱼山。听老辈人说山里有座古代大官的坟墓。

刘大麻子小时候,有次碰上了黄河泛滥。等河水退后,鱼山的一角,却被水泡的塌了方。后来,人们在塌下来的泥石里,发现了不少铜人铜马,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铜罐子。

村民也不知怎么回事,以为这是龙王爷落在岸上的东西,赶紧用牛拉着,又送回了黄河里。

刘大麻子有个三叔,念过几年私塾,所以有点见识。他心里明白,其实是黄河泛滥,冲开了鱼山里的古墓,根本不想村民想的那样。可在那个时候,乡民对河中龙神很是敬畏,所以他三叔也没敢说破。

他三叔曾对刘大麻子讲起过这事,所以今天杨东楼问起哪里有古墓,刘大麻子这才把这档子事说出来。

柳临川想,刘大麻子所说不虚,那些奇怪的物件,应该就是墓里陪葬的青铜器。东阿地处鲁西平原,东依泰山,南临黄河,因盛产驴皮阿胶而闻名九州。早在先秦时代,这里便人员辐凑、商贾繁华。那鱼山里的古墓,说不定是先秦时代的墓葬。春秋战国时期出神器,随便一件便是国之重宝。

于是,柳临川觉得很有必要,去一趟东阿鱼山。他把自已想法说出后,杨东楼大喜,点齐寨中强健人马,置办下所需什物,草拟了计划,准备入鱼山挖宝。

择定了吉日,杨东楼留下少数响马看守山寨,便同柳临川率众响马骑驰东阿,奔至鱼山……

费了一番周折,杨东楼众人找到了山上的古墓。

谁知进墓后,竟遭了巨大凶险,几十个响马全折在了古墓里。只有杨东楼背着柳临川拼死爬了出来。

两人浑身是血,遍体是伤,只带出了一个金漆宝函。

究竟一行人在墓里遇到了什么,杨柳二人一直也未肯言明。

宝函内,有一块古玉、一本帛书和一枚虎符。

后来,柳临川翻便了史料,这才得知那函中古玉就是古书里记载的茗香幻珑,是块可以祈雨的神玉。

那帛书却是残卷,不知是帛页腐烂掉了,还是本身就不全。卷中文字如天书一般,尽是些鸟虫古篆。当时的柳临川只能依稀猜出三四个字,所以不知所记何事。

日子一长,柳临川记挂着家里老母,执意要返乡看望,杨东楼苦留不住。分别前,二人便把那茗香幻珑一分为二,请来巧手匠人,精琢数句于其上,设下杨柳之盟,誓要代代通好。虎符为杨东楼所留,帛书由柳临川带着返乡。

之后,杨东楼带着剩下的手下投了八路,转战南北。

柳临川返家后,也屡次回云门山探望。可是来到寨中,里面早已人去楼空。只打听到杨东楼投了八路,却无法知晓他从戎何处。

柳临川接着又寻,也没得知杨东楼的下落,最后也只得做罢。

经历几十年,柳临川已是风烛残年。却还不忘却这杨柳之盟,吩咐后人继续打探杨东楼以及其亲属的消息……

(快捷键:←)上一页   回书目(快捷键: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看过《尘迹殊踪》的人还看过

关于玄幻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反馈留言 

Copyright 2008 xhx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玄幻小说网 做最优秀的玄幻小说小说阅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