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网
背景:
浏览字体:[ ]
字体:
行间距:
双击滚屏:
自动翻页
收藏该章节 关闭边栏

正文 -- 第十二章、荒唐的大戏

类别:东方玄幻 作者:帅哥哥 书名:这不争气的大宋王朝 更新时间:2014-03-20 16:06:13 本章字数:4059

在收买了宰相王旦后不久,宋真宗就有模有样地玩起了这些装神弄鬼的游戏。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正月,宋真宗召见了王旦、王钦若等一些管事的臣子,一本正经地对他们说:“昨儿个我在寝宫睡觉,突然雷光大现、神龙频出,有一个神仙坐着一只麒麟来到我的寝宫里,告诉我说:下个月必须要造一个道场,到时候会有天书《大中祥符》三篇降临,千万不要泄露天机。我当时吓了一大跳,不过马上就反映了过来。我用纸把所见所闻都记了下来,然后又斋戒了三天,在朝元殿弄了个道场,差不多就等了一个月,有人禀报说在左承天门南屋角上有一块黄布,我派人去看了一下,上面写了很多字,还捆扎在一起,我觉得这应该就是那位神人所说的天书吧。”

宋真宗把这种放屁的事起了个头,剩下的就轮到他的臣子粉墨登场了。王旦率群臣说了一大堆废话:“皇上啊,您对上天太诚心诚意,终于感动了上天啊!”经王旦这么一说,这天书的事也就成真的了。王旦还一本正经地对皇帝说道:“这天书是老天给皇上一个人的,皇上看的时候应该要屏退左右啊!”这宋真宗装了一下深沉,摇了摇头说道:“这叫哪儿的事啊!这天书应该是给我大宋,也许是上天要给我们什么警示呢?所以大家还是一起看吧!”于是宋真宗就拿出了这所谓的天书,这天书上确实有字,字很简单:

“赵兴命,兴于宋。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这段话呢,很好明白,就是说姓赵的人当皇帝是老天的旨意,而且赵宋肯定会兴盛的。这王朝能传七百年。

对于这天书的前面的这部分,我不发表意见,因为“受命于天”的说法纯粹是一些人想出来蒙人的。对于这“世七百,九九定”的这句话我想稍微说一下。首先整个宋朝满打满算只有318年,离这七百年相差太远。第二,我想说的是,这假造天书的人肯定是一个有那么两下子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来讲,这皇帝都希望自己家的江山能够延续万年,越久越好,所以在和鬼神牵扯的时候一般都会说什么“江山永固”之类的话,不过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份天书只说宋朝能传七百年,非常客观地道出了封建王朝必然会更迭的自然规律,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从秦始皇创立秦朝以来,历代封建王朝都把自己当做所谓的“正统”,认为自己肯定能一直传续下去。而宋朝能认识到王朝更迭的必然性一面,这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人们对封建社会制度变革的认识的一种进步,也反映了当时宋朝士大夫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这十分难得。大家有空可以结合一下后代的明清两朝,明清两朝的官员阶层普遍奉自己的王朝为正宗,觉得自己肯定能江山万年,其实这纯粹是胡闹。有人说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倒退,从这点上就可以印证。

看完了天书,这真正的大戏就正式开演。先是以兖州父老为代表的1287人上书要求皇帝封禅,这份所谓的上书应该就是我们平日里常说的万民书。接到这份上书以后,宋真宗得了便宜还卖乖,假装推辞了一番。于是另一拨以进士为主的群众演员继续上表要求真宗封禅,这宋真宗还是扭扭捏捏,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最后宰相王旦亲自出马,带了一大帮专业演员(在朝的大臣为主)以及非专业演员(主要是“父老乡亲”)总共24370人聚集在东上閤门外上书要求皇帝封禅。其实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我觉得就已经有点过了,毕竟为了这一个所谓的“请旨”就花费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实在是不值得,而这“请旨”仅仅是只是封禅的一个开始而已。

随后,内廷功德阁又传来消息说有“天书”下凡了。这可真是锦上添花啊,这份天书的内容我没有找到,不过我可以大致推测出来,这份天书应该是宋真宗的臣子们看宋真宗这么做作,实在看不下去,做男人做得这么不爽快的毕竟少有,所以就干脆假造了一份“天书”,借这上天的旨意让宋真宗别装下去了,可以马上去封禅了。于是在大中祥符元年四月一日,这宋真宗终于下诏说自己要在十月份去泰山封禅了。

本来吧,事情到这里其实也差不多了,反正这宋真宗要封禅的目的也达到了,这面子也充足了,直接去泰山上玩一下也就算了,实在没有必要再去弄点东西出来了,不过事实不是这样。很快宋真宗又说自己梦到天神和他说在泰山上有天书下凡了。

其实这种近乎于小孩子玩的把戏也只有宋真宗才能玩得津津乐道,这种事第一次大家都玩得挺开心,图个新鲜,玩第二次让人就没什么感觉了,等你玩到第三次的时候,人家压根就不想和你玩了,只是鉴于你是皇帝,没有办法才和你继续玩下去的,不过宋真宗不知道这样想。于是王旦在无奈之下又去张罗这事。很快这泰山方面又有人奏称说这泰山上降天书了,是一个木匠发现了一块黄布,上面有字,但一般人不认识,所以就把这事报上来了。接着王旦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这泰山迎取这天书。天书拿了回来,一般人还真不认识,只有一个陈尧叟认识,此人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在澶州之盟前劝皇帝逃到成都去的那位爷。这位爷不是什么博古通今的奇人、也没有学过什么道教的知识,这平白无故地就认识了这些字只有一个解释——这天书就是他写的。这天书的内容我这里就不说了,反正就是一段近乎于放屁的屁话。这边天书刚念完,另一边又有太监匆匆忙忙跑进来说在御花园有一朵金色的云花盘浮在这宫殿之上,十分壮观。这事弄到这里,我觉得已经不是过分了,而是过火了。不过宋真宗本人似乎这兴致头才刚起,这热乎劲也刚上来,一点都不疲倦。

同年十月份,宋真宗正式前往泰山封禅。这仪仗浩浩荡荡,好不热闹,就怕人家不知道他是皇帝。一路上还不时地冒出一些“群众串演”来客串一下,说自己家有什么宝贝啦,非要进献给皇上之类的玩意,这事发展到这份上,说实话我都有些不想写下去。

接下来,宋真宗到了泰山脚下,带着一些皇族成员和一些礼官登上了泰山,平日里看着痿得要命的宋真宗这时候精神头十分好,带着这大队人马一点也不累,这样看来信念的力量有时候真的是无穷无尽的。接下来就是礼官的一些事,全部搞完以后,大家一起喊了几声“万岁、万岁”之类的话,这封禅的事也就差不多做好了。

说起这封禅的的历史影响,那还真的挺有说头的:

一、花了国库800万贯的钱,又赏赐给群众演员、专业演员很多钱,这国库这里差不多是空了。

二、这封禅拉动了当时宋朝的内需,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在高山上建房子的宝贵经验,现在泰山顶上的主要建筑就是当年宋真宗封禅时候造的。

三、皇帝本人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十分开心,他自己觉得总算是对得起皇帝这个职业了。

四、封禅这种事虽然大家都知道是皇帝在搞自己的政治资本,不过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对这个东西却乐不思疲,尤其是当时的辽朝方面听说宋朝的此次封禅行为,立马对宋朝的这位大哥尊敬起来,他们尊敬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封禅这事虽然谁都知道是骗人的,不过能支撑起封禅这么大的场面的国家是不多的(不要单纯地理解为有钱就可以,还有其他的一些方面,例如在文化上如果缺少了宗教教义做基础也是十分困难的,人家不相信你这玩意那你就玩不起来,辽朝就是这样),或者说当时的辽朝虽然马上功夫有两下子,不过还没能力去捣腾封禅这种耗费巨大的事。再者从迷信的角度来说,宋朝这位老大哥一下子就和神仙能搭上边的行为还是让他们觉得比较吃惊的。所以封禅对当时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确实有较大的震慑作用。

这泰山封禅的事结束之后,这些装神弄鬼的事应该也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宋真宗没有这么想。要说这宋真宗当时年纪也不小了,这种事,玩一次也就够了,毕竟骗人的活计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出来,不过宋真宗对这类事就是非常热心,继泰山封禅以后,宋真宗仍然带着他的一大帮演员出演各色各类的“鬼神大戏”,首先被封的就是汾阴。

汾阴这个地方很多人听都没听到过,这不要紧,大家只要知道这是古代很多皇帝祭祀后土(青天在上,后土在下的这个后土)的地方。实际就是把汾阴当做了祭祀地神的地方。具体的过程我不赘述,大致的情况么和这个泰山封禅差不多,没什么新意。

紧接着,宋真宗又在各地造了许多道观。虽然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思想(玉皇大帝、天兵天将、神仙、八字算命、抽签之类的东西都是道教的)也深深地影响着普通老百姓,不过它的发展总体上却没有佛教好,以致于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把道教的神仙当做是佛教的,弄得有些道、佛不分。在宋朝,佛教的发展有些压抑,而道教在皇帝的支持下却疯狂发展,全国各地道观几乎天天都在新建,差不多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所谓的“天书”降临在各地的道观里面,这使得宋真宗觉得有必要去造专门的一座房子来存放这些天书,这座房子就叫“昭应宫”。这座宫殿按计划需要15年才能完成,不过当时的财政部部长丁谓先生为这宫殿“殚精竭虑、日夜操劳”,终于在七年内就把这宫殿给赶出来了,把皇帝哄得十分开心。关于这宫殿本身我不想说太多,总之他在宋真宗死后7年就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看来上天也是不希望皇帝瞎折腾这些东西的。

再后来宋真宗又陆陆续续地说了一些放屁的话,比如说他自己在一天晚上和自己的祖先都聊过天了。这谎越撒越大,也越来越不靠谱,这些屁话这里我也不多说了。

我这里稍微扯一下的王旦和寇准这两个人。王旦这个人的评价我前面已经讲过了,他在公元1017年病死,死了以后让他儿子以僧人入葬,很多人说这是因为王旦酷爱佛法,其实不是。王旦此人一生光明磊落,为宋王朝做了较大的贡献,唯独在宋真宗封禅这件事上他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他临死的时候对自己的这个行为颇为愤闷,以僧人入葬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超度。在他弥留之际,他向宋真宗推荐了寇准。宋真宗鉴于寇准先前的表现(寇准说自己所在的地方也有天书降临),就将寇准再次召入朝中,这就是寇准的最后一次入朝。此后不久,寇准就因为政治原因再次遭贬,最后病死雷州。

关于这场旷古烁今的荒唐大戏,史家有很多评价,普遍都是一些谴责之词。这里我谨套用高中历史书上对文革的总结一句话来说一下:这是一场由宋真宗错误发动的,由他的群臣普遍参与的,涉及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并影响当时国际形势的,最为扯淡的一次历史大闹剧。它的出现改写了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这么“傻”的皇帝的历史,也改变了宋朝国库一直比较充实的局面,客观上刺激了当时道教的发展,为中国“扯淡事业”的长足发展增添了光辉的一笔,后世皇帝们都没能在此基础上做更大的突破。

(快捷键:←)上一页   回书目(快捷键: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关于玄幻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反馈留言 

Copyright 2008 xhx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玄幻小说网 做最优秀的玄幻小说小说阅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