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网
背景:
浏览字体:[ ]
字体:
行间距:
双击滚屏:
自动翻页
收藏该章节 关闭边栏

正文 -- 第十二章、太宗的第二次北伐

类别:东方玄幻 作者:帅哥哥 书名:这不争气的大宋王朝 更新时间:2014-03-20 16:06:13 本章字数:4096

第十二章、太宗的第二次北伐

大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春天,赵光义老兄再次北伐。这次北伐,以曹彬为先锋,潘美和杨业为正副统帅,正式向北进军。

辽朝方面在听说宋太宗北伐的消息,并不慌张,萧太后和韩德让两位老兄通力合作,马上派耶律休哥率军迎战曹彬。这位耶律休哥老兄,之前已经多次露脸,他在辽朝的史料记载的名将中排位第二,第一是韩德让。耶律休哥其人,应该说是属于那种有勇有谋的人,自己是神勇过人,同时又熟读兵法,又有魄力,因此,派耶律休哥来抵抗曹彬是非常合适的。同时辽朝方面又派耶律斜轸为都统,耶律斜轸这位爷,也是辽朝的一员虎将,这位哥们就是当年宋太宗第一次北伐时候,大败宋军的那位爷,当时他的工作职称是南院大王,现在又荣升辅政大臣之列,应该说这哥们也是相当有智谋,颇懂兵法的人。辽朝方面派这么两位牛爷来当先锋,应该说是很明智的选择。

此次北伐一开始,宋军各路捷报频频,曹彬一路连战连捷,攻克固安南城,田重进也在飞狐一带大破辽兵,潘美也在西陉大败辽兵,得辽朝的寰州,随后曹彬又得涿州,潘美一路也克朔州、下应州、破云州,从这些捷报来看,宋军的战绩十分辉煌。不过这也使得宋太宗开始担心起来,其实他的担心不无道理,作为军人出身的皇帝,赵光义没有被这些辉煌的战绩唬得团团转,他马上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军队的补给问题。赵光义不愧是行伍出身的料子,这个忧虑后来被证明是完全有必要的,宋军在连战连捷的情况下,战线势必会拉得比较长,一旦战线拉长,那对军队供养线路的保护就会显得比较难。这种难不单纯是出于路程的考虑,关键是交战地点一般都处于两国的国界交界地带,这些地方你可以拿下来,辽朝也可以拿下来,即使人家拿不下来,至少也可以到这带常来转转,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抢你的粮食,所以战线一长,这对后勤的要求就很高,风险也会增大。曹彬的十万大军是第一个遭到这种危机的部队,他部队的粮食只剩下够十几天吃的,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一般情况下,部队保证一个月的口粮是底线的,正常的是屯有两个月的口粮,而曹彬这支部队只剩下十几天的口粮也就预示着这支部队很容易玩完。一般来说,当人越接近绝境的时候,越能想出“奇招”,这不曹彬手下几个不争气的一听说潘美、田重进方面战绩要比自己的好,而自己竟然还在为粮食在担心,说出去都觉得丢人,于是老曹手下的这些个人就琢磨着是不是要来个破釜沉舟之类的。这“破釜沉舟”啊,最早是西楚霸王项羽整出来的玩意,当年霸王何等气概,用起这“破釜沉舟”之计的时候自然是得心应手;不过曹彬何许人啊,虽然说他的才能还不错,肚子里确实还有点墨水,不过英雄气质根本没法和霸王去比,做这种事,最需要的就是气魄,而这气魄恰恰是曹彬本人最缺的,所以“破釜沉舟”的计策对曹彬而言是不合适的。不过他最终还是决定用这一计。

曹彬命部下带足五日的口粮,赴涿州会战。这涿州当时应该算得上辽朝的第一大前沿阵地,因为辽朝的萧太后、辽圣宗、韩德让都在这里扎下御营,啥叫御营啊,御营就是皇帝的老窝啊,这皇帝的老窝是说打就能打的吗?!要是辽朝的皇帝老窝这么容易被人给打了,说出去还那不丢死人?所以,进攻涿州的难度大家可想而知,不过曹彬的智囊团还是决定要“顶难而上”。这一战,我不多做介绍,简单地用3句话来总结:曹彬的兵很累,身体也很差,精神头不好;他带的五日口粮有四天的口粮在走路过程中吃光了,到达涿州的时候就只剩下一天的口粮;辽朝方面派耶律休哥出马,这哥们的雄才伟略我这里不多说了,总之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能让曹彬蒙羞的一个人。此役以曹彬的大败特败告终。这一战给双方的将领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后果,对耶律休哥而言,这仗之后他被进封为“宋国公”,而曹彬回去后被赵光义连降三级。

曹彬的这一败,应该说败得太不是时候了,他彻底粉碎了赵光义老哥围攻幽州的战略意图,幽州与宋朝而言是北伐过程最重要的城市,此城不攻下,那北伐就不能成功,若得此城,则燕云一带尽收囊中。曹彬的这一败逼得宋太宗必须要撤军,于是其他各路大军开始撤退,诸路大军中又以“潘美、杨业”一路撤退得特别艰难。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当时潘美和杨业接到赵光义的指令,必须要掩护既得城池的百姓回迁宋朝。这种行为和当年鬼子进村时情形比较像,鬼子一进村,要是我们的八路军没办法守住这块地皮,就必须实施战略转移,同时还要保证老百姓的安全,这么一看,这赵光义老兄的思想和我们当年抗战的优秀思想还是比较雷同的。不过,这给潘美和杨业出了大难题,当时辽军已经攻克寰州(就是前面北伐时候潘美自己从辽朝那里夺来的),寰州这块地皮,平时看着不太显眼,但是在战略撤退的时候特别重要,这和明朝皇帝崇祯在想逃的那个路线差不多,当年崇祯曾经动过逃的念头,不过这念头动得太晚,南下的唯一关卡“潼关”已为李自成所获,所以崇祯虽然当时虽然想逃,但已经逃不成了,只能坐等死亡。现在潘美和杨业也面临这个问题,这个寰州的战略意义就在于此,你缺少了这块地皮,你就难逃回来。杨业接到这个任务时候显得忧心忡忡,毕竟这个事的难度他还是还很清楚的。所以他打算让潘美派重兵吸引辽军主力,同时派大量的弓箭手遏制辽军主力前进,我军整个部队取道朔州附近的山谷撤退。这个撤退的计划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潘美的认可。

不过这时候,宋朝方面又出了一个不太懂事的主,他就是王侁先生。这位老先生当时的职务是蔚州刺史,同时又是监军,监军的作用之前我们已经稍微讲了一下,李继隆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监军,不过这里的王侁可不是个好的爷,他一看杨业的撤退计划,马上拍了一下脑门:“这么个投降似的撤退计划不是丢我大宋神军的脸吗!”。于是他心中开始琢磨如何去撤退得体面一点。想着想顿生一计:“我为何不激他一激?!”根据剧情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发现这个想法是真的要不得,因为正是这个想法断送了他自己的大好前程,同时一代名将“杨业”老兄因为他的这一激香消玉殒。

在王侁看来,即使要撤退,那也得撤退得有头有脸一点,人家说坏人一般在临死前都得拉个人做垫背,王侁就是这么个坏人,他觉得应该多拉几个辽兵来当垫背。于是他讥讽杨业贪生怕死,说他存有贰志,所以才不敢和辽军决一死战。杨业被他这么一说也只能背水一战。具体战争的情节,我这里不多做介绍,战争的概要是:辽朝方面耶律斜轸“破解”了我军密码,事先探得杨业要来肉搏的消息,于是再次使出了“先示弱”、“后逞强”的招数(结合辽朝之前的一些军事调度计划,感觉他们特别喜欢这招),杨业本人一心求死,潘美方面又受王侁制约,无法及时提供救援,最终,杨业为辽朝生擒。生擒后,他绝食三日,最终饿死。

他这一死,把宋太宗气得脸都青了,当时一听就火得不得了,俗话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啊”,想杨业这种真男人、猛虎将确实是将军中的凤毛麟角。他一听说战报,立刻连削潘美三级(这点,其实潘美也比较冤,毕竟如果没有王侁这个监军的话,他和杨业还是可以配合得很好的),对王侁就直接除名金州(除名就是以后再也不用这个人了,这人的政治生涯算是基本玩完了),还有当初声援王侁的一个叫刘文裕老兄,也被除名。从这些上看,赵光义本人对杨业是十分宠幸的。很多戏剧作品中说杨业老兄常受朝中大臣的诬陷,赵光义有的时候是帮杨业说话的,有的时候又不帮杨业,这稍微有点瞎扯。因为赵光义对杨业同学一直都是很信任的,至少表面上他是这么表露出来的,每每收到朝中有大臣诋毁杨业的奏章时,赵光义一般都把奏折封好,回头又转交给杨业,以示恩宠和信任。所以,杨业作为一名降将,在宋朝能获得一个比较高的政治地位还是非常不容易的。此外,民间戏剧作品中的“潘仁美”老兄,也是比较瞎扯,潘仁美的原型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潘美,潘美其人一直都是杨业的顶头上司,但潘美对杨业一直比较尊重,两个人的配合也比较有默契,如果杨业不死,他们两个人也许可以成为宋朝历史第一大“最佳战争组合”。尽管最后潘美因为各方面原因对杨业的死负有间接责任,但他本人绝对是希望杨业活着的。不过民间戏剧艺人的本事实在太好,留给大家只能是一个形象极其好的杨业以及一个形象极其差的潘美,这和史实差距甚远。

杨业死后,宋廷的北伐基本上宣告结束。公元986年年底,耶律休哥老兄再次充分发挥了辽朝“得势不饶人”的优点,趁辽军胜利之机再次率军南侵,雄州刺史贺令图迎战。这次,耶律休哥也使起了诈降计,实践再一次证明了,虽然诈降计不是一个很高明的计谋,但世界上就是不缺一些脑子比较小的,这些人不太喜欢动脑子,却非常喜欢吃白食,被人家骗得团团转,雄州刺史贺令图就是这样一位脑子小的爷。更有意思的是,贺令图老兄脑子虽然比较小,却很喜欢托大,也要去学学人家单骑走敌营的举动,但见这位老兄兴高采烈、意气风发地一走进敌营,不等他说一句话,脑袋咔嚓落地,这就是我们“光荣而又伟大、富有十足爱国心的、愿意以身试自己脑子大小”的雄州刺史贺令图老兄的光荣事迹。

此后,宋朝方面对辽关系开始由攻转守,宋廷方面出于国际局势不稳(当时西夏盗贼四起)以及国内政局也开始动荡(四川李顺造反)的考虑,着手与辽朝方面寻求睦邻友好关系,宋辽两国局势暂时平稳。但从此以后,宋朝不知不觉中开始患上了“恐辽症”。

关于这个“恐辽症”我想在这里简单地说一段话: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仅仅因为几次战争的失败就打起退堂鼓从而惧怕人家,这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于整个王朝的胆略等等都会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这实在是不应该的。如果大家仔细读我的书,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我本人认为契丹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强于宋军,不过他们双方的战绩也差不多,辽朝没有赚到特别大便宜,它曾经也搭进去一个皇帝(辽景宗),也曾经损兵折将,也曾经丧失城池,但辽朝整个王朝从来不曾惧怕过我们宋朝,我个人认为这主要归因于一点:民族凝聚力以及信念。民族凝聚力这东西,你说它不存在,但他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它发挥功效的时候,我们似乎感觉不到,但一旦我们失去了这份东西,你又会马上感受到这份稀缺,这和部队里面的士兵的“士气”非常相像。而信念这东西,作为民族凝聚力的延伸,它会深深地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各项事务的各个方面。这或许和我们今天大力提倡构建国家软实力的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快捷键:←)上一页   回书目(快捷键: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关于玄幻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反馈留言 

Copyright 2008 xhx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玄幻小说网 做最优秀的玄幻小说小说阅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