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网
背景:
浏览字体:[ ]
字体:
行间距:
双击滚屏:
自动翻页
收藏该章节 关闭边栏

正文 -- 追悼陈文统(梁羽生)先生

类别:东方玄幻 作者:柯豆 书名:异界当大哥 更新时间:2014-03-20 22:59:32 本章字数:3637

由于我昨天才回来,刚刚才知道著名小说家梁羽生先生与1月22日于悉尼去世,心中悲痛不已。下面我做一个梁羽生先生的生平简介与其作品。

梁羽生(1924年3月22日—2009年1月22日),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后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宫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梁羽生是公认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梁羽生出身于书香门第,熟读古文、擅于对联,8岁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在广西桂林中学年轻时的梁羽生读完高中,在中学时就喜欢写词。因日军侵扰返乡,适逢数位粤籍学者避难蒙山,遂依礼拜简又文为师。而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曾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后随师返穗,考入岭南大学(今广州市)国际经济专业。1949年定居香港,经校长介绍,于《大公报》任副刊助理编辑,迅即提正,并成为社评委员会之成员。次年底,调入附属《大公报》的《新晚报》工作。1954年初,因“吴公仪与陈克夫国术表演暨红伶义唱筹款大会”轰动非常,顺势撰写《龙虎斗京华》,是为“新派”武侠小说之源头伊始。此后笔耕不缀,至一九八三年《武当一剑》止,共连载武侠小说三十三部,又《绝塞传烽录》与《剑网尘丝》出版时均被一分而二,《武林三绝》仍在修订之故,今传者三十四部。封笔前后并曾推出部分小说的修订本,但均未得以出版。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视或电影,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代表作。

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是新武侠小说之始。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因为他写随笔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时又心慕白羽,故名梁羽生。

从1954年开始,到1984年“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1000万字。除武侠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活》、《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梁羽生先生于1987年移居澳大利亚,数年后归信基督教。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曾受聘为深圳市楹联学会的名誉会长。2006年12月回香港参加天地图书出版公司30周年活动时就曾突然中风,手脚活动不便。及后一直在陈秉达疗养院中疗养。在患病2年多后,梁羽生先生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逝世,享年85岁。

下面是梁羽生先生的作家地位。

梁羽生的功绩,在于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新派”不仅是他们自命的,也是得到社会承认的,旧武侠小说虽也热火朝天,但自始至终为新文学所瞧不起,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当时自命为大雅的报纸和自命为大报的报纸,都不屑于刊登,武侠的读者,还缺少知识分子,而主要是下层的“识字分子”。当时武侠小说的地位,犹如流浪江湖的卖解艺人,看的人虽多,却始终算不得名门正派,梁、金一出,局面顿时改观,各大报也都以重金作稿酬,争相刊登,读者也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港、台、新、马,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随后,关于武侠小说的专门研究也渐成热潮,与纯文学相比美。

梁羽生在评武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过一篇署名佟硕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其实就是梁羽生所写,他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至今仍响。

1977年,他在新加坡写作人协会讲《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提出了“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观点。1979年,他在英国伯明翰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遇,华老刚刚看完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便当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侠小说无非是“成人童话”的观点。梁羽生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出席过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慷慨陈辞。为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大声疾呼。有人为梁羽生作过一首诗:金田有奇士,侠影说羽生。南国棋中意,东坡竹外情。横刀百岳峙,还剑一身轻。别有千秋业,文星料更明。“金田”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乡蒙山附近。“侠影”是《萍踪侠影录》。“棋中意”说他善于写棋话。“竹外情”取自苏东坡“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说梁羽生爱吃肉,而且爱吃肥肉,“还剑”取自他的《还剑奇情录》,也说他金盆洗手,封刀挂剑,不写武侠了。“别有千秋业”说他准备写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小说。另外,梁羽生在散文、杂文的创作上已有很深的造诣,曾与金庸、陈凡(百剑堂主)合著《三剑楼随笔》。

梁羽生作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是以一腔正气创造了武侠小说新的格调,后来,他移居澳大利亚,潜心于历史。

梁羽生先生作品列表。

龙虎斗京华1954年1月20日至1954年8月1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草莽龙蛇传1954年8月11日至1955年2月5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塞外奇侠传1955年至1957年周末报

注:又名“飞红巾”

七剑下天山1956年2月15日至1957年3月31日大公报·小说林

江湖三女侠1957年4月8日至1985年12月10日大公报·小说林

白发魔女传1957年8月5日至1985年9月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萍踪侠影录1958年1月1日至1960年2月16日大公报·小说林

冰川天女传1959年8月5日至1960年12月1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还剑奇情录1959年11月1日至1960年5月香港商报·谈风

散花女侠1960年2月23日至1961年6月22日大公报·小说林

女帝奇英传1961年7月1日至1962年8月6日香港商报·谈风

注:又名“唐宫恩怨录”

联剑风云录1961年7月3日至1962年11月25日大公报·小说林

云海玉弓缘1961年10月12日至1963年8月9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冰魄寒光剑始于1962年,不知终于何时正午报

注:又名“幽谷寒冰”

大唐游侠传1963年1月1日至1964年6月14日大公报·小说林

冰河洗剑录1963年8月24日至1965年8月22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龙凤宝钗缘1964年6月25日至1966年5月15日大公报·小说林

狂侠天骄魔女1964年7月1日至1968年6月23日香港商报·说月

注:又名“挑灯看剑录”

风雷震九州1965年9月22日至1967年9月2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慧剑心魔1966年5月23日至1968年3月14日大公报·小说林

飞凤潜龙始于1966年11月,不知终于何时正午报

侠骨丹心1967年10月5日至1969年6月20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瀚海雄风1968年3月15日至1970年1月21日大公报·小说林

鸣镝风云录1968年6月24日至1972年5月19日香港商报·说月

游剑江湖1969年7月1日至1972年2月4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注:又名“弹铗歌”

风云雷电1970年2月9日至1971年12月31日大公报·小说林

牧野流星1972年2月16日至1975年1月13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注:又名“折戟沉沙录”

广陵剑1972年6月3日至1976年7月31日香港商报·说月

武林三绝1972年10月1日至1976年8月16日大公报·小说林

注:从未以正式形式出版过

绝塞传烽录1975年2月12日至1978年4月10日新晚报·天方夜谭

剑网尘丝1976年9月1日至1980年1月26日大公报

弹指惊雷1977年5月1日至1981年3月9日周末报

武林天骄1978年5月2日至1982年3月9日香港商报

幻剑灵旗1980年1月27日至1981年3月大公报

武当一剑1980年5月9日至1983年8月3日大公报·小说林

(快捷键:←)上一页   回书目(快捷键: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看过《异界当大哥》的人还看过

关于玄幻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反馈留言 

Copyright 2008 xhx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玄幻小说网 做最优秀的玄幻小说小说阅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