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网
背景:
浏览字体:[ ]
字体:
行间距:
双击滚屏:
自动翻页
收藏该章节 关闭边栏

第二卷 生死相许 -- 第二十回 父子坦诚相见 重享天伦之乐

类别:东方玄幻 作者:yxg337 书名:不死神鸟 更新时间:2014-03-20 09:05:47 本章字数:3498

自不必说与爱人分离的锥心刺骨,自不必说天佑众人归国途中的忧心似焚,更不必说天佑众人归国途中的车马劳顿……。

话说天佑众人离去之后的数天后,后魏国的太子殿下姬康怀着沉痛的心情入宫觐见他的父王,内侍回来宣旨后,领着姬康一步一步地缓缓地走进了魏熹王的寝宫,向魏熹王陛下交旨后,然后内侍这才退出寝宫门外。

来到魏熹王面前,姬康双膝跪倒,头叩在地,宏声呼道:“儿臣给父皇请安,愿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熹王看着跪倒在地的姬康,柔声说道:“免礼平身,我儿快快请起!来父皇身边坐下”

姬康依言照办。

“我儿今日气色不佳,可有什么为难之事烦心?说来让父皇听听”,魏熹王关切地问道。

“回奏父皇,西楚国的孝亲王爷项天佑前几日已向儿臣拜别,回归故土去了”,姬康沉痛地回道。

“噢,他不想迎娶影儿了?父皇看得出他和影儿是真心相爱的,他们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魏熹王急切地问道。

“孝亲王爷和皇妹的感情很好,只是近月来东秦国不断增兵,逼迫着旧燕国的陇平郡,王爷他是听到这个消息后才向儿臣辞别的,这是他让儿臣转交皇妹的书信”,姬康说罢,把天佑遗留的书信呈给魏熹王。

魏熹王接过,轻手拆开一看,上面的诗词便呈现在眼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魏熹王看罢,也忍不住轻声哼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细细品味了一番,这才开言问道:“这是他自己写的?”

“是的,这位西楚国的孝亲王爷曾经写过很多这样感人的诗词,那天晚宴上他所吟唱的那首也是他亲自做的,听说还是三年前作给皇妹的”,姬康就像是在向魏熹王极力保荐天佑似的,赶紧接过话来“。

“噢,哪首?皇儿吟来听听?”魏熹王好奇地问道。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姬康就像是在吟唱自己的佳作一般,那样地陶醉。

魏熹王听罢,也低声重复地又吟了一遍,“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怪不得三年来父皇给影儿提了那么人年轻有为、志向高远的我后魏国的少年儿郎,影儿竟一个都不相见,原来她早心有所属啊。影儿也真傻,心中有事怎么不早日向父皇道明呢?你们母后去世的早,心里有委屈都不讲给父皇听,还有谁会真心地体贴照顾你们啊?”魏熹王说到这里,也许想起了后魏国故去的皇后了,心中一阵伤感。

不过魏熹王姬万成毕竟是一代出色的帝王,神色马上就恢复了过来,继续说道:“所幸地是影儿眼光不错,对于这位西楚国的孝亲王,父皇也是早有耳闻,听说他十岁时就曾作得一篇祭文来纪念亡母,传为一时佳话”,说完,魏熹王不自主地又轻声吟起了天佑赞美北国女儿的诗词。

“难得他了,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的见识和体会,西楚国的国君若是选他来做继承大统,那西楚国的国运前途可就不可限量了!皇儿啊,你可要好好地向这位孝亲王学学嘛”,魏熹王关怀地教育着姬康。

“儿臣谨遵父皇的教诲,不敢沉迷于酒色之间,万事都会以国事为重的”,姬康恭声回道。

“那也不必,父皇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你可不要向父皇一样啊,我后魏国的皇室不但要继承下去,还要四周蔓延下去”,魏熹王言语一紧,训示道。

“是”,姬康连忙应道。

“这位孝亲王还写过什么诗词,皇儿说来听听”,魏熹王兴趣大增。

“儿臣这几日去皇妹那里时,经常听皇妹一个人低声吟读着一首诗词,应该也是孝亲王爷写过皇妹的”,姬康回道。

“噢,看不出他倒是一个多情种阿,快说来听听”,魏熹王眼神一亮。

姬康仔细地回忆了一番,这才轻声吟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次魏熹王却不曾记全,只记住了最后的几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字里行间虽有哀伤,最后却能够幡然醒悟,凡事都能想开,对人生命运不再苛求,也算难能可贵了。虽然少了一个年轻人应该有的雄心壮志,这也可能跟他身处的环境有关吧,能够抽身脱离皇子们之间的皇位之争,虽有明哲保身之意,但他这么年少就能够深刻体会到高处不胜寒之意,已经极为不易了,影儿能得此等佳婿相伴,父皇深感欣慰。”

不等姬康应答,魏熹王接着说道:“既然对人生能有如此深刻的体会,他为什么却要卷进这国家之间的纷争中去呢?以他一个文弱的书生,就算能够亲临沙场,又能有什么作为呢?战争不是儿戏,一旦兴起兵戈之争,岂能说罢就能停得下来的?皇儿要牢记父皇今日之言啊。”

“父皇的教导,儿臣万不敢忘。只是儿臣觉得,也许父皇和儿臣都低估了这位西楚国的孝亲王爷了。儿臣曾经和他面谈过,他对局势的把握,就是儿臣也自愧不如。他思维缜密,遇事沉着冷静,凡事都以事论是,不被个人的情感所转移,儿臣从他身上受益良多”,姬康诚恳地回道。

“皇儿能够看清自己的短处,汲取他人的长处,不嫉妒和排挤他人,父皇听了深感安慰,父皇老了,我后魏国的未来只能靠皇儿来争取了”,魏熹王开怀一笑,双目有神地看着姬康,语重心长地说道。

“儿臣一定尽心完成父皇的宏愿,让我后魏国牢牢地鼎立在七国之间”,姬康豪情万丈地向魏熹王保证道。

“皇儿还有什么事吗?”魏熹王又问道。

姬康一听,赶忙起身跪倒,连叩了三个响头后,这才抬头问道:“儿臣斗胆想请问父王,如果西楚国的孝亲王不幸战死沙场地话,父皇会不会强逼着皇妹改嫁他人?”

魏熹王一听太子此话,龙体一颤。姬康赶忙叩头请罪。

“皇儿能够坦言相问,父王不但不会怪罪你的,反而心中很安慰,父皇已记不得有多少年都不曾享受这普通人家的天伦之乐了,你先起来吧”,魏熹王整理了一下心情,柔声地对着太子说道。

姬康闻听后,放下了心中的忐忑,又坐回了魏熹王的身边。

“若他真是命该如此,父王自然不会逼迫影儿的。人生中最悲哀的事,不是因为失去了挚爱而痛不欲生,而是余生中再没有了那个可盼、可想、可念、可怨、可恨的人。不然人活一世也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而已!自从你们母后去世后,父皇一直不肯再立新后,也是这个原因。影儿为了这个可盼、可想、可念的人而痛苦地活着,总要比整日对着一个不喜欢的人不死不活地活着,也许更会幸福吧。到那时父王自会尊重影儿的意愿,她就是想一死殉情,父王也许会任她而去的”,说话此话,魏熹王沉痛地长长地叹了一声。

“想必皇儿内心中应该会感到奇怪,既然父王已立你为太子,为何又要赐给你三皇叔廉亲王这么大的权力?”魏熹王双目紧盯着姬康,沉声地问道。

“儿臣不敢,不过儿臣想父王之所以会这么做,一定有您的苦衷的”,姬康诚恳地回道。

“今日父皇要好好地向皇儿说说这帝王之术。若身为常人,你可以明确的表示你喜欢什么东西,不喜欢什么东西;你欣赏什么人,讨厌什么人。但身为一个国家的帝王,这样做就不能了,时刻要保留着让臣子们惧怕的威仪,也就是世人常说的‘伴君若伴虎’。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更应该如此。如果父皇没有给皇儿树立一个对手,皇儿又怎么能轻易地分清朝中大臣们哪个忠,哪个奸?皇儿又怎么能这么快就把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得心应手?”魏熹王严厉地问道。

姬康赶忙回道:“父皇教训地是”。

魏熹王语气一转,又柔声地说道:“作为一个帝王,你可以赏赐给臣子们任何一种东西。但有一点你一定要牢牢地记住,你必须保留着有随时收回这些东西的权力和能力。”

“儿臣谨记在心”,姬康应声回道。

“对于今后的楚、秦两国战争一事,皇儿准备怎么处理?”魏熹王又问。

“儿臣已答应孝亲王必要时供给西楚大军粮草,但我后魏国不会出兵相助”,姬康恭声回道。

“嗯,看来皇儿的心中已经领悟到帝王的权术了。皇儿做的这么出色,父皇很是开心。对于西楚国,能帮的地方,皇儿还是要帮衬一下,毕竟西楚国的立国之策与我后魏国有益。西楚国开国这么多年来,跟其他五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邦交关系,从不因为自己的强大而去侵略过其他国家。七国之间始终能够保持着这种稳定的局面,也几乎全凭西楚一国之能,这点让父皇很是佩服。创业难,守业更难!兵戈一起,百姓遭难,想要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了”,魏熹王深有感触地说道。

“儿臣受教了,有生之年一定不会轻言战事的”,姬康适时地回应道。

“父皇都已经记不清有多久都不曾说过如此多的话了,孝亲王留给影儿的书信,你先不必着给她,再过一段时间再说吧。为父累了,我儿也回去吧”,说了这么长时间的话,魏熹王已显疲惫之态,姬康忙告罪而去。

(快捷键:←)上一页   回书目(快捷键: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看过《不死神鸟》的人还看过

关于玄幻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反馈留言 

Copyright 2008 xhx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玄幻小说网 做最优秀的玄幻小说小说阅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