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网
背景:
浏览字体:[ ]
字体:
行间距:
双击滚屏:
自动翻页
收藏该章节 关闭边栏

第一卷 少年的红笔录 -- 第八章 靖江啊!靖江!

类别:都市异能 作者:燕变石 书名:鹿心门 更新时间:2014-03-18 20:48:15 本章字数:2491

阿辉住江苏省靖江市。很多人不知道靖江在哪里,阿辉以前也不知道,反正在靖江呗。幼时靖江是属于扬州的,后来不知怎的,靖江划给了泰州,反正不管扬州泰州,阿辉都不是太了解。

人是很奇怪的东西,几十年或许他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没有找到自己的具体位置,也不去关心,也不去追寻,只是一味慢慢地过。嫖叔曾经说过一件事,说碧溪(处在江苏省常熟市新港镇)的一个老太婆,她活了九十三岁,但是从来没有出过碧溪半步,前些时候她和家里小儿子吵架,她一时气岔不过,就赌气想离家出走,结果她没走出碧溪镇就迷了路,被好心人劝回了家。真是可叹啊!

根据1994年十二月出版的《清光绪五年<靖江县志>今译》看,靖江是明朝成化七年(1471年)由一个张汝华的知县开始建县的,县城利用元朝伪吴将朱定、徐泰二(元末张士诚部将)结寨的旧址(差不多是现在的靖城镇)开拓而成。也就是说,现在的靖江城原来只是农民义军和绿林好汉啸聚成群的寨子,属于山寨王的地盘范围。

靖江这地方原本叫“马驮沙”,追本溯源,远在东汉末年,这里还没有陆地,只为滔滔江水占据,其后江水上突现出一座山来,也就是现在的孤山,经过无数次江潮冲刷,孤山脚下渐渐隆起一块块沙洲,慢慢沙洲又连成片,后人称之为“马驮沙”。

(笔者按:这里我要表示一下怀疑,现在孤山位于靖江城北孤山镇,近看并不是什么大山,可以说是我看见过的最小的山,方圆不过5.8公顷,高也不是太高,只有53米,它应该没有办法酝酿出靖江如今的格局来的,应该说孤山只是“马驮沙”成因的一个小因子,并不是主要因子。当然这个是我个人愚见。)

明嘉靖三年(1524年),一个叫易干的靖江知县到走到焦山港(今阿辉住的东兴镇),发现一块断碑,其上隐约有碑文曰:“此沙是吴大帝牧马大沙……”这才知道原来三国东吴皇帝孙权的部队曾在这里牧过马。

靖江方言中,“牧”和“白”、“大”和“驮”都是谐音,说讹了,把“牧马大沙”说成“白马驮沙”,久而久之,便简成“马驮沙”,也正因为这样,靖江有许多与“马”有关的别称,如马洲、骥江、骥渚、牧城等等。至宋代,“马驮沙”曾改名为“阴沙”,元代又复称“马驮沙”改称“阴沙”,是因为它地处江阴之北的缘故。

此时马驮沙隶属江阴,由江阴知县代管。后来随着人口增多,靖江逐步发展起来,但是地处长江边,水盗海寇经常侵扰,虽有江阴管辖,但两地隔江相望,维护治安诸多不便。鉴此,有个应天(南京)巡抚膝昭上书朝廷,建议将马驮沙单独设县,从江阴划出。他提出的理由很明确,这里“居长江下游,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足称重镇”。随后膝昭上书得到朝廷的批准。

建县后,也就是1471年开始,就有了靖江。因为它具有“扼江海门户”的作用,就叫做“靖江”。“靖”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江”是因为它濒临长江,是一座江边城邑。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讲这个来历,就是要探求一下“知其所以然”。

阿辉小学经常被老师要求写诸如《我的家乡》《我的故乡》《我爱家乡》等等之类的命题作文,但阿辉现在可以向各位打包票,老师们根本不知靖江的由来,就是知道也没有阿辉说的这么详细。其实阿辉知道的也不太多,只是不去探索恐怕永远不知道。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探索频道为什么那么火的真正原因吧。

阿辉的家住在张家圩,其实就是个小村落。苏北的小村落很多叫圩,还有叫埭,还有就是叫多少队,根据各个地域的区别都有不同的叫法,格局其实是差不多的。相反,村反而比圩大,一个村往往包含十几个大队(圩)。张家圩,顾名思义就是姓张的人家的圩,阿辉的爸爸经常说老张家圩以往就是一副箩担过来的,后来这个地方才又来了姓祁的,姓常的,姓刘的,繁衍生息,渐渐变成如今这么一个圩。

老张家原来生了五个儿子,其中老五就是阿辉的老老(老老是靖江的方言,指的是阿辉的爷爷,但是汉语字面上的“老老”多指外祖母,也有对老年人的敬称,或指接生婆)。阿辉的老老名字起得很好,叫张圣华,据称祖上富庶一方,但到他这里已经不大富裕了。张圣华还是抽鸦片的,自家道中落后,他身体不好,染有肺痨,情况有点像周星驰《九品芝麻官》里面那个肺痨丈夫,估计整天要咳嗽。据说张圣华做的营生是裁缝,他的具体事迹阿辉还真不知道,阿辉的爸爸也不知道,因为他死的太早,算是英年早逝,在阿辉的爸爸三岁的时候他就撒手西去了。张圣华还有一个绰号叫“毛狼”,对于这个阿辉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是不是“毛郎”之误。

阿辉的老老去得早,最苦的人就是阿辉的奶奶。阿辉的奶奶名字叫张王氏,古代女人很多都这么叫名字,随丈夫姓,娘家姓在中间,后面跟个氏,依这样的起名方法估计同名同姓的人会很多。张王氏中年守寡,身边还有五男三女共八个儿女要养活,这日子自然过得无比艰难。张王氏一生没有改嫁,很努力地把五男一女拉扯大了到现在,而且还都健在,可谓厥功甚伟。阿辉的爸爸有时候对阿辉唠叨,说你其实还有两个姑姑的,但是她们得病死了,死的早。那时候人生病不能够发热,发热不退的话,人说不定就要死。像什么伤寒、热性脑炎、肺炎等等,这些现在不太要紧的病当时对人都非常危险,没有办法治疗。阿辉的爸爸说,其中有一个大姑姑都已经养到十六岁了,那天早上还起来烧早饭的,后来对阿辉奶奶说头有点昏,要睡觉。阿辉奶奶只好让她睡觉,可是等到了中午还不见她起来,阿辉奶奶火了,那个时候她最大,承担了家里面的许多家务,阿辉奶奶于是过去叫她起来,拍着被子喝道:“还不好起来啊?”还是没有什么反应,等翻开被子一看,人竟然已经硬了。

旧社会过来的人,对生死应该看得很淡,自民国十六年(1927年)八月起,公共租界已经开始对华人的人均寿命进行统计。公共租界华人按死亡年龄分组统计,计算其平均死亡年龄为22.7岁,次年为22.2岁。这个数字很吓人,不一定完全属实,却是能够说明问题的,那就是早期的中国人很短命的,多矣。1951年,上海市区居民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42.0岁,女性为45.6岁。也就是说,五十年代能够活到半百之年的人就应该偷着乐了。至198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67.77岁,到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8岁,单单从寿命上考虑,可见生活及医疗条件对于人类的寿命有多么重要。

(☆_☆)

(快捷键:←)上一页   回书目(快捷键: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看过《鹿心门》的人还看过

关于玄幻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反馈留言 

Copyright 2008 xhx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玄幻小说网 做最优秀的玄幻小说小说阅读网站。